电工钢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
图为会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兼信息咨询部主任骆媛媛,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天伟,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专家顾问陈卓,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铁心应用分会秘书长、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向阳出席会议,150余位来自电工钢产业链行业协会、企业、研究院校、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兼冶金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李煜,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铁心应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肖海航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会议。
图为冯超
冯超在讲话时表示,电工钢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特高压传输,实现“电动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功能材料,是钢铁行业向高端化迈进的重要领域,也是世界钢铁大国争相布局的重点产品,反映了钢铁产业链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近年来高性能的电工钢更是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助力节能、环保、绿色的能源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为电工钢的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披荆斩棘,保障电工钢产业链蓬勃发展。随着国产高端电工钢在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泛应用,中国电工钢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体现在产品力的显著提升,更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突破,使得中国电工钢及下游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二是保持定力,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球工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从疫情冲击中复苏,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环保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此情况下,我国电工钢产业要保持战略定力,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链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提升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三是深化协同,共创电工钢产业链融合发展新局面。高质量的创新协同是高质量转型的前提。长期以来,钢协高度重视钢铁产业与上下游的创新协同:联合上下游组建了耐蚀钢产业创新联盟,热轧钢板桩、光伏镀锌铝镁钢边框、稀土耐蚀螺纹钢筋工作推进组,定期举办与船舶、汽车、光伏、能源等行业的产融合作交流,相关工作有力推动了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图为李煜主持会议
图为王丽慧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丽慧在致辞时表示,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各领域的电动化已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电机作为电动化的核心部件,其耗电量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60%,其效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全国每年可节约260亿度电。电机能效提升一方面影响能源利用率和双碳目标,另一方面严重影响相关装备服役水平。因此,高效、高功率密度是未来高性能驱动电机的主流发展趋势。硅钢材料在电机中用量约占70%,是电机能效提升的重要原材料,其磁性能将直接影响电机的效率。目前,包括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高效节能领域在内的电机相关厂家,都在向厚度更薄、铁损更低、高磁感绿色硅钢材料方向靠拢,截止至2023年底,全球高牌号的绿色硅钢销量1550万吨,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落实,预计未来对绿色硅钢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2030年可能达到2200万吨。
图为郭振岩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在会上做题为《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及导磁材料使用状况简介》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依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重点企业调研情况看,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企业占比83%,其中收入增长超过20%的企业占比19.1%;利润总额增长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9%,其中增长超过20%的企业占比25.5%。2023年,电器行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他介绍了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发展,带动变压器行业规模增长,进而推动中国取向硅钢的需求提升(2020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19%左右);未来,结合下游需求持续、民企玩家增加和产能扩张等因素,预计年产量有望突破300万吨。此外随着最新《GB 20052-2024》的发布以及中国硅钢企业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薄规格、低铁损、高牌号取向硅钢需求有望持续增加。2022年以来,以0.2mm为代表的薄规格高等级产品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新国标一级能效的选型主力。
变压器铁心用材也迎来新的发展要求和方向。郭振岩指出,随着全球绿色低碳和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变压器铁心用材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出新要求(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废弃与回收等各环节),变压器铁心用材将迎来发展新方向(绿色、低碳、低损耗和低噪音等)。新能源标准升级进一步推动国内用材高端化,到2030年,高等级取向硅钢牌号需求预计将超270万吨(占总用量比例近80%)。此外,非晶及卷铁心变压器逐步扩展,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2023年国网27家省网公司配变招标中非晶占比22%,同比增长7%)。在非晶合金方面,预计在2024年到2030年间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空间。“十四五”末,各类变压器需求铁基非晶带材在18万吨—20万吨,带材质量将在市场导向和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化和提升。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左右。随着下游产业和终端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非晶合金的市场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下游产业和终端消费导向将推动非晶合金行业向专业化、细分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图为骆媛媛
骆媛媛在会上围绕中国家用电器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做报告。对于下半年的电器展望,她表示,短期看消费信心不足,政策力度大,下半年仍有希望;全年出口有望再度突破千亿美元。
图为陈卓
陈卓在会上作题为《我国电工钢五十年及发展新趋势》的报告,他指出电工钢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电工钢将向薄规格、超高磁感、更低铁损、高频率、高效、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向生产低碳绿色电工钢方向发展;快速自粘结铁心将引领驱动电机技术。复合带材具有极低损耗,宽频域,高效率的优势将颠覆传统工艺。
陈卓预测,未来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控产能,减存量,调结构才能赢得市场;近几年将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会淘汰一批企业,新上一批企业。同质化企业全面形成,企业竞争核心是质量、价格(成本)、诚信、服务。最后他表示,中国电工钢全产业链要为全球服务、为全球作贡献。
图为谢天伟
图为张海峰
随后谢天伟作题为《双碳背景下首钢绿色低碳制造以及高性能电工钢材料开发应用》报告;宝武集团低碳技术专家作题为《硅钢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报告;钢铁行业EPD平台秘书处秘书长张海峰作题为《钢铁行业EPD平台发展及重点产品碳足迹分析》报告。
在下午的会议环节,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所长汪进锋,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教授赵宇,海鸿电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庆宁,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裴瑞琳,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红杰,广州翔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嘉声,深圳大工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军,河北镁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国方分别围绕电工钢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主旨报告。
图为肖海航主持会议
图为汪进锋做《高等级硅钢发展趋势》的报告
图为赵宇做《世界取向硅钢技术发展史》的报告
图为梁庆宁做《立体卷铁心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报告
图为宋红杰做《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心应用快速自粘结技术》的报告
图为张嘉声做《我国激光刻痕技术及在取向硅钢上的应用》的报告
图为孙文军做《硅钢无人化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的报告
图为裴瑞林做《双碳及电动化下硅钢应用技术》的报告
图为孙文做《全球取向硅钢氧化镁应用技术及镁神解决方案》的报告
图为戚国方做《生态除磷工艺在硅钢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图为会议研讨
图为会议研讨
图为会议研讨
图为大会会场精彩瞬间
在会议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精彩的问答交流。
图为合影
作者 | 刘加军 王志
摄影 | 朱亚明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钢铁科技发展
电话:010-65131260 | 010-65263673
邮箱:gxjbj@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院1号楼二层